优府网首页
设为首页
点击进入优府网RSS订阅中心
当前位置:首页 >资讯 > 资讯 > 正文

【脱贫攻坚 决战太行】再访五龙头

沁县次村乡五龙头村,因五座大山环抱而得名,五龙河穿村而过,山水相连,风光旖旎。也正是因为山连水、水接山,五龙头村人走向小康的路注定要更漫长。 然而,这漫长的道路阻挡不住勤劳智慧的五龙头村人。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和自然条件,依托市县乡的精准帮扶,五龙头村的脱贫攻坚步伐坚定而有力。…
 沁县次村乡五龙头村,因五座大山环抱而得名,五龙河穿村而过,山水相连,风光旖旎。也正是因为山连水、水接山,五龙头村人走向小康的路注定要更漫长。
   然而,这漫长的道路阻挡不住勤劳智慧的五龙头村人。依托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和自然条件,依托市县乡的精准帮扶,五龙头村的脱贫攻坚步伐坚定而有力。
   初冬时节,记者再访这个小山村。明媚的阳光下,五龙头村静谧而温暖。在自家院子内,付建忠正在为村民加工刚刚收获的谷子。他熟练地操作着机器,把一袋谷子倒入其中,瞬间金黄色的小米就如瀑布般从机器中流出。“今年雨水多,谷子产量可不如去年,不过今年小米的价格可是不错,一斤能卖到8到10块钱呢。”付建忠一边忙碌一边向记者介绍,“今年全村收了5万多斤小米,全部卖出去也能收不少钱,能过个热闹年啦!”收获的喜悦在付建忠脸上洋溢着。
   “次村乡是沁州黄小米的原产地之一,这里的小米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经常供不应求。”五龙头村“第一书记”王磊告诉记者。随着次村乡小米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五龙头村也努力将小米产业发展成全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不断扩大规模、打造品牌,把小米质量优势真正转化成百姓手中的真金白银。
   从付建忠家中走出,我们来到了村里的养牛合作社。“别看这儿其貌不扬,这可是沁县最大的养牛场,这里的肉牛最远能卖到香港呢。”王磊边走边向记者介绍。
   村民付建伟是合作社的带头人之一,已经养牛30多年的老付早已是村里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这次返乡创业,他更多的是想为村里的乡亲们做点实事。
   付建伟给记者算了一笔养牛账:“我们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寄养模式,合作社与贫困户各出资50%购买小牛,然后合作社负责饲养、销售,最终贫困户获70%的利润。而在贫困户出资的50%中,还有一半来自财政补贴,相当于村民只需出资25%。”以今年每头肉牛利润5000元计算,每个贫困户养一头牛纯收入达3500元,如今,已有19户贫困户与合作社签订了合作协议,每户寄养4头牛,收入能突破1万元。
   目前,合作社已经发展到160头牛的规模,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付建伟的目标。“接下来,我们计划利用村里的山坡地散养肉牛,扩大到500头,到那时,全村的贫困户都能跟着我们脱贫致富了!”付建伟骄傲地说。
   漫步在刚刚硬化的乡间小道,古朴的民房、潺潺的小溪,都让记者感到心旷神怡。“在帮扶单位市政府办的支持下,我们硬化了道路,新修了河边的防护墙,村容村貌更加整洁了。下一步,我们把发展乡村旅游提上了日程,利用村里的文物古迹、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游客,增加村民收入。”
   对于发展乡村旅游,五龙头村的确有着自己的优势。老家沁县的90后摄影师亮子已经在五龙头村待了几个月,这段时间,他用自己手中的相机记录着这里秀美的山水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民俗。亮子告诉记者:“我很骄傲自己的家乡还有一片这样的风景,也希望用自己的图片吸引更多的人来到这里,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感受生活的纯粹。”
   采访结束,夕阳西下。在阳光的映衬下,重山连绵、古藤老树、小桥流水构成了一幅安详的画卷,正闪烁着希望的光芒。
相关阅读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疑问
    疑问

    0
    难过
    难过

    0
    愤怒
    愤怒

    0
    喜欢
    喜欢

    0
    无聊
    无聊

    0
    鼓掌
    鼓掌

    0
    惊奇
    惊奇

    0
    骂人
    骂人

    0
    (521)
    (521)
    分享到: 投稿
    最新评论
    推荐信息
    资讯 国内 村心 体育 篮球 足球 娱乐 电影 电视 财经 经济 消费 科技 手机 电商 女性 情感 时尚
    文化 历史 文学 旅游 周边 出境 美食 家常 健康 房产 房价 调控 汽车 新车 品牌 教育 视频 博客
    关于优府网联系方式 网站地图服务条款
    版权所有:山西优府信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08-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固定刊物许可证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